“大家好,我们的直播开始啦!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。俗话讲,高山云雾出好茶……”陈亮一边讲解,一边打开一包红茶。温杯、投茶、注水、出汤,一气呵成。
走进中国海油对口帮扶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新村,雨后初霁,茶意正浓。背靠“海南屋脊”五指山,充沛的雨水、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五指山特有的热带雨林大叶茶。“全村130户,茶树的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,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,是本村主要经济作物。”中国海油派驻水满乡新村的帮扶干部陈亮告诉记者。
这两年,为了让茶叶“走出去”,帮扶干部们开始“直播带货”,带动当地农户通过“电商+村合作社”产销链,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。
发展电商,陈亮心里还有一把“算盘”:“网络的连接是扁平化的,通过互联网能让本地农户和顾客产生直接联系。我们不仅要把东西卖出去,还要把游客和人才‘请’进来。”
依托五指山丰富的自然资源,中国海油大力帮扶新村发展文旅产业,把传统茶园打造成集生产、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茶园,并延伸出采茶、制茶、品茶“一条龙”研学项目,让游客“零距离”体验传统茶文化。茶农钟斐秋告诉记者,采茶期她除了经营自己的手工茶坊,还负责接待游客。这几年,她结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客,茶叶销路越来越广。
在中国海油的帮扶下,新村成立了5家茶企,打通茶园、经销商、工厂到物流全产业链,让茶叶产得出、卖得动,帮助全乡500多户茶农实现增收。2024年,五指山水满乡新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,其中电商收入占八成。该案例入选“全国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典型案例”,成为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成功范例。
“走出去”的还有百香果、红毛丹、山竹、榴莲等特色水果。
海南岛是当之无愧的热带水果天堂,如今在保亭县,这些特色水果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保亭柒鲜”。
“柒鲜”取自保亭县著名的七仙岭。2021年7月,“保亭柒鲜”公用品牌正式上线。中国海油通过打造农业公用品牌,提升特色农产品价值,推动当地农业绿色化、优质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发展,使本地农产品销量明显增长。
中国海油挂职干部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杨涛介绍,以“保亭柒鲜”为核心,他们逐步完善和建设了7大特色单一产业型子公用品牌,通过资源共享、抱团发展带动全县多个企业、合作社和农民共同发展,创新形成“1+7+N”品牌发展模式,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。
四年时间,“保亭柒鲜”名声在外。品牌效应下,“保亭红毛丹”品牌价值由4.1亿元增至7.7亿元,保亭红毛丹的种植面积也由2021年的3万亩扩种至5.1万亩,年产值5.8亿元,带动2678户增收,解决176人就业。
产业规模化效应显现,就业岗位增多,“请进来”一批人才。
“乡村全面振兴要有年轻人的参与,特别是本地年轻人。”多位帮扶干部深有同感。
去年,水满乡新村以村集体名义成立村企“雅啦咪”,从事农副产品销售和文旅活动。陈亮“三顾茅庐”,将有着7年会计从业经验的李亚兰“请”回村里,负责村企日常运营。
李亚兰坦言,这份工作让她走出了舒适区。“文案策划也写一写,人际沟通上也做一些,还能直播卖货。”谈起自己的改变,她难掩自豪。聊到家乡的变化,李亚兰更是感慨万千:“村里盖了楼,修了路,大家日子越过越好,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。”
如今,像李亚兰这样的返乡青年们在家乡有了更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。2022年以来,中国海油实施乡村振兴“领头雁”培训项目,通过科学规划课程设计、搭建资源对接平台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,培育了一批具备创新创业精神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知识的乡村青年,助力人才振兴。
琼州大地上,更多农产品正在“走出去”,更多人才正被“请进来”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海油在7个对口帮扶县市,依托当地区位条件、资源禀赋、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,培育主导产业,打造“一县一业”,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。中国海油正通过因地制宜的帮扶举措,让资源变资产,形成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的良性循环,与老百姓共绘一幅产业正兴、百姓奔富、生态向美的乡村振兴图。